海风送爽,盛夏扬帆。2025年8月8-10日,“2025乳腺癌夏季论坛·北方沙龙”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山东青岛成功召开。本次沙龙秉承“学习吸收、创新提高”理念,发扬“东南西北、古今中外、春夏秋冬、男女老少”传统,聚焦乳腺癌诊疗策略优化,带来了一场不容错过的乳腺癌学术盛宴。值此盛会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会议主席、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接受专访,介绍沙龙亮点环节,就乳腺癌HER2靶向治疗分享真知灼见,并展望即将到来的第28届CSCO学术年会。
Q1:在“2025乳腺癌夏季论坛·北方沙龙”上,特别举行了Translational Breast Cancer Research(TBCR)杂志编委扩大会议。请您分享一下,这一由中国学者主导创办的国际期刊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您对其发展有何期许?
江泽飞教授:TBCR是一本面向国际,经同行评议、开放获取的英文学术期刊。回顾2019年10月在北京创刊之初,我们满怀期待,但也深知创办新刊所面临的挑战。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五年多的发展,TBCR杂志已取得重要进展:其一,国际编委人数比例超50%;其二,外籍作者稿件占比从创刊初期的20%提升至目前的75%;其三,对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者主导制定的指南和共识,我们都优先发表,并同步建立了"快速发表-专家解读"的传播机制——邀请国内权威学者对指南和共识进行解读,在中文期刊进行发表。
今年TBCR获得首个SCI影响因子1.4分,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在本次召开的编委扩大会议上,多位编委都感慨"从0到1"的突破来之不易,这是很多期刊十年甚至二十年都难以实现的目标。未来,希望在国内外同行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TBCR杂志能够吸纳更多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推动影响因子从1到4乃至14的提升。
国际化定位赋予了TBCR独特的价值:既为中外学者提供英文交流载体,充分展现行业内的中国贡献;也成为中国年轻医生的专业学习资源。以TBCR上刚发表的《靶向HER2乳腺癌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为例,其中纳入了中国原研药物吡咯替尼的相关推荐。然而,国际共识不会纳入吡咯替尼,原因在于吡咯替尼的关键临床试验均由中国学者主导完成,尽管国际学者对研究数据可能予以认可,但他们不会纳入当地未上市的药物。该共识还首次纳入了德曲妥珠单抗的DESTINY-Breast09研究,该试验入组千余例患者,亚洲贡献超500例,中国入组达200余例,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基于本土研究情况将其纳入共识,而非被动等待欧美学者主导编写完共识再去纳入。
TBCR既是一份英文出版的国际性期刊,又是被国家监管部门认可的中国创办杂志,与国家"将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导向高度契合。在此,我们衷心感谢编委团队和学界同仁的支持,并期待大家继续携手,共同将TBCR打造为更高水平的期刊。
靶向HER2共识更新发布
响应临床实际难题
Q2:由您领衔制定的《靶向HER2乳腺癌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已于7月30日正式在TBCR期刊上全文发布,请您分享一下该共识更新的意义。
江泽飞教授:《靶向HER2乳腺癌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是领域持续深耕的成果延续。它起源于2007年由孙燕院士、张嘉庆教授、沈镇宙教授等前辈奠基的第一版HER2阳性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随着HER2治疗格局从单抗时代拓展到TKI药物和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时代,特别是HER2低表达和超低表达概念的临床意义日益明确,我们将“HER2阳性乳腺癌诊疗共识”升级为"靶向HER2乳腺癌诊疗共识"。本次2025版更新汇集了全国专家组的集体智慧,由我和宋尔卫院士作为共同通讯作者投稿,在TBCR杂志上快速发表,标志着2025版共识正式颁布。
共识更新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当不同临床研究结果一致时,医生可以很容易形成共同的决策;而当不同临床研究存在差异时,就需要共识通过专家集体研讨形成可操作的推荐意见,帮助医生在药品说明书和医保政策基础上,为患者选择规范且可行的治疗方案。它不追求绝对正确的"金标准",而是提供经临床验证的稳妥路径。
中位PFS达40.7个月
DB09研究引领晚期患者走向治愈
Q3:DB系列研究一直是HER2靶向领域的热点关注,由您担任中国Leading PI的国际多中心DB09研究近期已披露取得优异结果,您认为该研究对HER2靶向治疗的格局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江泽飞教授:这项DB09研究最让我感触的是治疗格局的真实改变。当新型疗法从三线推进到一线应用时,患者获益时间从过去的12-14个月延长至如今的3-4年。作为医生,我深知这种改变对晚期患者意味着什么——从每两三个月被迫更换方案,到能够稳定治疗数年,这完全是两种生存状态。记得2001年我刚回国时,我曾目睹一位患者一年内尝试十种方案却收效甚微——这种频繁治疗切换不仅耗尽患者希望,更让医患双方承受巨大心理压力,每次评估无效都像经历一次心理过山车。而现在,德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一线方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都达到了40.7个月,部分患者甚至实现60~70个月的疾病控制。这对患者来说,是走向治愈的福音;对医生而言,则能更好、更高效地管理病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疑难病例中。
参与DB09研究的中国两百多例患者无疑是幸运的,他们不仅提前获益于前沿治疗,还获得了全程免费医疗支持,其中许多患者至今仍处于疾病稳定状态。印证了中国患者参与全球创新研究的双重价值:既获得生存改善机会,又推动治疗标准进步。我们期待这样好的治疗方案能够尽快获批,应用于临床,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
薪火相传育新锐、碰撞交融促原创
Q4:第28届CSCO学术年会将于九月在济南召开,请您预告一下其在促进国际交流与推动学科发展方面有哪些重要作用?
江泽飞教授:CSCO始终是我们肿瘤学界至关重要的交流平台。今年在理事长于金明院士的倡导下,第28届年会在山东济南举办,诚挚欢迎各位同仁前来参会。作为在这个平台成长起来的一员——从年轻医生时期的普通会员,到后来担任委员、理事、常务理事,再到副秘书长、秘书长——我深切体会到CSCO独特的传承价值。在这里,既能向前辈老师学习宝贵经验,也能在同行合作中收获成长。记得十年前接受中国医学论坛报社采访时我就说过:正是孙燕院士、吴孟超院士等前辈二十年前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才让我们有机会从CSCO起步,逐步走向ASCO、ESMO以及St.Gallen等国际舞台。
如今作为理事会成员,我们同样有责任把平台传承下去,助力更多中青年专家站上舞台,哪怕通过6分钟、8分钟或10分钟的简短报告,也能获得学术生涯的重要起点,最终走向国际前沿。同时配资炒股入配资平台,不同领域专家的深度交流常能碰撞出思想火花,催生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临床研究。正如肝胆肿瘤领域的樊嘉院士和秦叔逵教授、胃肠道肿瘤领域的李进教授和徐瑞华教授等众多专家都是在CSCO这个平台的交流中孕育出令人瞩目的原创性成果。非常有幸的是,很多国内顶尖专家都积极参与这一平台。作为组委会成员,我衷心感谢大家的支持,也热切期待在济南与各位相聚,更欢迎大家提出宝贵建议推动平台持续进步。
申宝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