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许予朋
展望未来,“两山”理念的生命力还将在千行百业中不断延续。在持续完善的激励政策与约束政策推动下,下一个二十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继续逐绿而行。
进一步提升转型金融可得性
发展转型金融需要更多激励政策。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表示,应加快构建覆盖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高碳行业全生命周期的转型金融支持标准和政策体系,为其低碳化改造提供清晰的融资路径和制度保障。同时,需持续优化绿色金融的授信管理流程,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契合绿色项目特征的信贷产品和服务。
“高碳行业转型项目往往存在融资成本高、风险认定复杂等难题,亟须更多低成本、长期限的政策性资金支持。我们建议将碳减排支持工具逐步扩容至具备明确转型路径、减排成效可量化的转型类项目,例如煤电灵活性改造、钢铁行业低碳技术应用等,以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王遥表示。
规避“洗绿”风险、夯实风险管理能力,核心在于强有力的约束。对此,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表示,在绿色资产占比考核与“环保黑名单”基础上,可考虑强制推行环境信息全披露制度,要求金融机构定期公开绿色资产构成、环境风险敞口,企业披露污染物排放、碳足迹等核心数据。未按规定披露的,限制其融资规模。建立绿色信贷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信贷执行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利率,倒逼其转型。
王遥建议,应推动金融管理部门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风险尤其是气候风险,纳入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监测框架,引导银行、保险、资产管理等金融机构将其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流程。为此,需要加快建设统一、权威的企业与项目环境信息平台,完善环境风险量化分析模型、气候情景测试等基础设施,提升金融机构识别、评估与定价环境风险的能力。
以多元化方式参与绿色发展
从融资支持到综合化金融服务,从产品创新到标准建设、人才建设,未来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将以更多元化的方式参与到绿色发展中。
继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国家开发银行将持续加强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进一步丰富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有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修复、绿色低碳转型等重点领域将成为金融发力的主要方向。兴业银行将深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碳达峰试点、气候投融资试点等重点区域。服务好全国碳市场、水权交易所等环境权益市场。
推动与国际接轨的能力与人才建设。湖州银行明确,未来将广泛参与环境信息披露等行业标准建设,推动转型金融、生物多样性等更多标准统一化,强化对业务的指导。同时,借助赤道银行管理及国际多边机构合作契机,引入国际理念和方法、工具,不断强化环境社会风险评估能力,开展自身转型规划研究和落地。强化专业人才支持。引入智库和跨学科专家,重点强化培育绿色金融人才。
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预计到2030年,我国绿色金融需求将达到百万亿级规模。银行业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配资炒股入配资平台,书写“两山”理念金融实践的新篇章。
申宝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