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孤岛采油厂积极融入胜利油田物资大循环机制,推动物资管理与业务、财务深度融合,形成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价值管理模式,以“精耕细作”管好“油区粮草”,让每一分物资投入都转化为“效益增量”。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厂通过内部调剂物资221项,减少投入207万元。
信息化管控:让物资管理有“数”可依
“过去基层库房分散,83个库存点横跨200多平方公里油区,10多人对账还常数据‘打架’。”孤岛采油厂经营共享服务中心物资主管孙志勇指着“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说,“现在系统整合ERP、物资域、供应链、易派客等多平台数据,验收、发料、库存更新全线上,单井油管、阀门消耗都能追踪。”
这一采油厂自主建设的系统,实现物资管理从“模糊管控”到“精准溯源”转变。通过清仓查库,规范收、发、用、存“一本账”,采油厂实现业务闭环管理、风险节点受控、责任全程追溯。
该厂深化“业财物”一体化管理,构建经营管理、物资管控、投资协同三大平台,让业务、财务按“三大计划”统筹工作量、预算和库存。“管理区每月提报物资需求,我们优先用库存调剂,避免重复采购。”财务计划部高级主管姚小剑介绍,该系统破解了ERP无法发料到单井的难题,单井消耗数据直接关联“五到区块”目标管理,为资源统筹优化打下基础。
此外,采油厂搭建的“经营管理平台”,实现物料月度计划动态审批和预算管控;“投资建设项目协同管理平台”补上甲供料管控缺口,从需求提报到余料回收全程可控。
循环赋能:让闲置物资“活”起来
“以前总觉得‘手里有料心不慌’,库房堆了不少备用物资,时间一长就成了闲置品,现在不这样想了。”采油管理五区经营管理室资源优化岗师友林坦言,转变源于采油厂资源优化配置指导意见和“激励+考核”机制。
为推动物资循环利用,采油厂一方面靠正向激励引导共享,依托“物资管理信息平台”掌握库龄,在月度需求例会上核减计划、调剂物资。另一方面靠反向考核倒逼库存盘活:库龄7—12个月无动态物资,按2倍存款利率收占用费,超12个月按4倍收取。2024年,各单位主动上交闲置物资256项,获油田激励369万元。
修旧利废让“废旧物资”变“创效源泉”。去年9月成立的技师修旧利废工作室,按“主修负责+第三方质检”模式运行,修复加药机、封隔器等165台套,投用139台套,创效100余万元;通过易派客平台处置报废油管杆5536吨,创收1321万元。
协同聚力:让保供链条“顺”起来
“法兰盖、光杆卡子总成这些常用物资,随用随领不用等审批,效率翻倍!”7月份,物资综合超市投入使用,代储代销模式不仅减少资金占用又避免基层囤货。
这一模式始于2021年该厂建成的油田首个作业物资超市,去年超市月均减少库存资金占用845.75万元,保供效率大幅提升。下一步,拟再建7个管理区物资超市,打造高效保供网络。
依托矿区优化提升项目,孤岛采油厂系统规划生产应急、循环利用等专业化仓储区,构建“区域库+物资超市+储物间”的“大保供”体系。“我们会动态优化储备清单,确保储备点低库存、高效率运行。”经营共享服务中心高级主管赵玉凯说。
聚焦跨单位跨部门协同提质增效,采油厂物资管理人员提前介入白图审查备料,变“人等料”为“料等人”;联合优选长寿命管杆,2024年躺井率降至1.05%、单井产能提升5%;建成两级应急库房,与兄弟单位共享储备资源,突发事件调配物资更迅捷。
“物资管理绝非简单的供需对接配资炒股入配资平台,要通过内部优化控增量,严控不必要投入,把现有资源用好用活。”孤岛采油厂总会计师高洪科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强化目标同向、区域联动,打破壁垒形成合力,将实战经验固化为常态机制,持续拓展保供体系的广度与深度,为整体工作运行筑牢物资根基。(大众新闻记者 顾松 通讯员 李超君)
申宝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